江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将疫情防控从应急应对转向
日期:2025-10-26 09:35 浏览:

10月25日,江门市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第四次会议,宣布结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肖振宇出席并通报疫情最新进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贺忠林、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司郭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报道,10月24日,广东省报告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17例。 江门。连续五年单日新增病例低于50例连续15天蚊密度达标率在99%以上。 10月21日,根据国家和广东省驻江门工作组判断,江门已顺利实现疫情低水平扩散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经综合研判,江门决定结束公共卫生响应级别,常态化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肖振宇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在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门人民不断优化防控策略。根据疫情不同阶段,伴随台风天和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等特殊时期,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化和控制计划以及成蚊消毒策略。同时,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疫情不断好转。 “突发公共事件响应提升为Ⅲ级,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的放松,而是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振宇强调,今后,江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人民第一、生命至上,保持指挥体系高效运行,坚定决心、标准不降低、力度不降低,更加科学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继续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一是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防治蚊虫为主、清理孳生场所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活动。全市每周定期进行集中消毒,每周五动员社会组织进行室内环境卫生保洁,每周六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居),动员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营主体落实“门口三保”责任,持续落实“1130”原则。加强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二是继续“快控”,高效精准处置零星疫情。继续强化医疗机构、药店等“哨点”监测作用,落实“发烧就查、疑似就查”的原则。严格执行“1113”说唱针对新增散发病例采取应对措施,尽快做到“发现一个病例、消灭一个病例”。三是加强十五运会、残奥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我们将认真做好活动场馆、酒店及周边地区的病媒控制工作,加强监测,每日对繁殖地进行消毒和清洁,为妥善处置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发布会上,肖振宇呼吁广大群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利用“蚊虫叮咬举报”和“隐患健康黑点举报”,共同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目前,江门市蚊媒密度始终保持在安全水平,疫情防控形势不断稳定向好ing。江门即将迎来第十五届全运会花样游泳、排球、山地自行车等众多精彩项目,以及篮球、足球、游泳等残奥会比赛项目。场外,江门还有瞭望台、温泉、海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布会上,江门向游客发出邀请:欢迎来江门走走看看,“随行游江门”,感受华侨小镇的独特之美。答记者问:江门科学防控已取得成效。记者:目前江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从科学防治的角度,对江门做好蚊媒疾病长期防控工作有何建议?康敏 广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蚊媒最为活跃的时期,江门成功复制了“双庆”假期暴雨频繁、人员流动大等不利条件,实施了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围绕“蚊媒密度控制”,许多方法被探索和实施。值得一提的是,江门此时推出了“蚊虫叮咬报告、孳生风险、健康黑点报告”服务平台,鼓励市民主动报告发现的孳生场所,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点。当前,江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前期应对取得了惊人成效,为后续常态化疫情防控积累了更多经验。面对当前长期公共卫生问题针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防治,建议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要继续控制蚊媒蚊媒密度,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二是利用蚊媒监测指南蚊媒控制,提前管控疫情传播风险,在重点区域广泛部署,利用工具和敏感工具持续收集数据,超过风险阈值时立即采取清理措施,早发现、早处置;三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办公场所、住宅安装纱窗,外出穿有袖衣服、长裤,涂抹驱蚊剂,营造常态公共卫生屏障。出国旅游、工作的公民应关注当地疫情情况,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叮咬。如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决定》将有效执行呃很长一段时间。记者:市人大常委会此前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病媒生物防治的决定》有何立法考虑?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全国人大拟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决定》正常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贺忠林: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定》主要围绕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和解决江门实际需要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锚定上位法律要求,夯实法治防控基础, 将上位法的原则要求细化为具体实施细则运用并明确选民、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另一方面,。 《决定》不是临时文件,长期有效。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市人大常委会将以依法行政为重点,通过执法检查、专项询问、法制宣传等方式,推动法律实施。以执法检查推动责任落实,检查各领域“四方责任”落实情况;用专门问题解决常见问题,根据问题调整问题要求纠正;用法制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加强普及宣传,引导单位和公民明确责任。记者获悉环境环境改善工作取得的长期进展:常态化期间疫情防控期间,江门市将采取哪些举措,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整合城市环境卫生改善成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周志东:我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以来,全市累计出动环境整治力量194万余人次,形成了全民参与城市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集中管理后,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环境变化和作风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主要围绕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强化行业监管,督促各负有环卫管理责任的企业和单位严格落实环卫管理责任。切实落实纠治责任,对纠治和保洁措施实施科学严格的管理,使各行各业综合行动,促进全大自然环境总体改善总体好转全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步行的总体乐趣 步行环境的总体改善 步行的总体改善 社会步行的总体改善;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在创建活力项目、村镇风貌、城市结构调控等方面多方位发力,推动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熨烫;三是实施定期检查,整合各方力量,构建立体检查体系,以城市端、镇村端环境危害检查为重点,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清理和卖账,形成环境整治闭环。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 记者:江门近期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变得更加清洁。请问如何才能让AIWEI活动长久维持?市卫生局副局长王元恒:经过前一阶段的马卡巴彦健康行动,城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更加健康宜居。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一是持续改善环境卫生。各村各村每两周开展一次养殖场清洁专项行动,加强“地毯式”巡查,采用养殖场保洁“五步法”,做好保洁、扫尘、治扰、严格管理、消灭“四害”工作。加强全区人居环境改善,确保防范病媒传播风险;二是继续全面做好蚊媒传播工作。联防联控,抓住冬季蚊弱的有利时机,每月一次对主要村组织进行集中消毒,积极打造“无家可归的蚊子”,共同打造“有蚊无蚊”;三是继续聚集群防群治力量,每周定期开展两次统一行动,每周开展“翻锅倒锅、清水”行动。周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周六深入村(居)开展孳生地清扫、灭蚊和消毒灭虫工作。四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将蚊虫防治措施纳入村规民约,推进共建共享等常态化制度推进做法,在组织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记者:常态化防控出台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避蚊、预防感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黄果:常态化防控出台后,日常防护不放松:一是要严守家庭防线,做好清洁养殖工作把“变锅碗瓢盆”作为日常必修课,变成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其次要注意个人防护,确保家中纱门窗必须完好有效。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服和裤子,减少皮肤暴露,科学喷洒防蚊液。三要弘扬互助理念。在做好自家清洁工作的同时,注意公共区域卫生状况,发现积水立即报告,建设流浪者收容所。文字记者/邓荣 李银环 摄影/周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