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打造绿色家庭基金会,释放生态红利

日期:2025-11-07 09:52 浏览:
10月30日,第六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主活动上,由广东省生态建设先进个人组成的火炬手带领孩子们一手持“火炬”一起奔跑。从城市公园到城郊森林,象征着生态文明的“绿色美丽火炬”在粤南大地传递。从竹子制作的“C位”奖牌领奖台板,到比赛期间无人机基站自动遥感巡检确保水质达标,再到推出200余项绿色美丽主题活动迎接全运……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贯穿第十五届全运会进程。其背后,是我省大力推进绿色美丽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城乡建设的生动例证。四个党的二十届中央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三年来,我省实施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重点行动”。将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化绿色美化领域持续发力、长期立功,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美化广东典范。厚厚的绿色家园基地,全省森林面积超过1.4亿公顷。今年5月,在茂名高州市荔枝主题公园山顶,多名身穿红色运动服的广东队运动员拿着铁锹种下两棵荔枝树,庆祝夺得“首金”。前一天,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 “迎新项目首次纳入全运会,我们获得了第一枚金牌。‘有喜事种一棵树’活动让这项荣誉有了更有意义的延续希望感。”运动员李卓业是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的体育老师。他与队友一起夺得了一枚金牌,并在此种植了“首金”的纪念普诺尔。全省各地全民参与种植的树苗在森林里茁壮成长。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全民爱护绿树、保护绿树活动,正在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公布30个省级“互联网+义务植树”责任接待点,在全国义务植树网站attr上发布各类活动5.31万余条。代理人数超过411万人参与。看一个地方就知道大概情况。所有热爱植物、培育植物、保护植物的人们行动的背后,是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到2022年底,广东提出推进绿色美丽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改良行动、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等“六大重点行动”继续有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空前。三年来,全省“山”数量和质量双双提升,森林资源总价值稳步提升,绿色财富持续增长。目前,广东现有森林面积超过1.4亿公顷;自 2023 年以来,总共森林优化升级630万公顷,森林经营升级598万公顷。建成5000公顷以上大片森林斑块148个,建成1000公顷以上大片森林斑块1030个。粤南茂密的森林是安抚成千上万人生活的重要家园。如今,广东已建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区,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野生动物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漫步在河源市连平县金溪村,9000多棵柚树形成一道绿色风景线。 “村民们在自家屋前屋后都种上了藤蔓,从窗户就可以看到植物,出门就能欣赏风景,还能赚到不少经济收入!”金溪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建成柚子主题小公园3个、柚子景观带6公里、“柑橘庭院”70个。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美化行动,城乡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绿色美丽。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县乡绿化苗木已超过4300万株,建成绿美古树村106个、绿美红村107个,持续因地制宜打造绿美区257个。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扩建增产,加快完成森林抚育和新造林工程,完成“两个200万公顷”年度工程;推动各地继续开发管理257个绿色美丽区域,创建40个以上优质绿色美丽区域,让绿色家园更加强大。释放生态红利,大片森林用万亿级森林产业。我们在河源市金源绿色生活有限公司占地2000亩的油茶、五指桃套种基地,油茶树排列整齐。种植在中央的五指桃已经舒展了叶子,正在快乐地生长。 “在油茶周围种植五指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两个产业协调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油茶的长期回报和五指桃的短期回报可以相辅相成。三年之内,五指桃就可以收获并开始收获。丽泽收入。油茶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已有2300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成为带动广东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油茶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公顷以上,油茶油产能达到6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大片森林之下,蕴藏着广东万亿产业的“绿色动能”。油茶、毛竹、经济林果等富民产业支撑起现代林业体系。近年来,广东已开发林下经济面积超过3200万公顷,打造了油茶、竹子、林药材等8个林业产业集群。全省林业工业总产值我国GDP已突破94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绿水青山中渐渐出现金银。这背后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 2024年8月,《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加快“三权分置”、探索完善生态产品变现机制等12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5年,总体形成有监督、责权不统一、保护严格、轮换有序、管理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为进一步释放潜力提供明确方向。全省林地资源和生态红利。在肇庆市封开县王高村,每棵树上都挂着一张“门票”,清楚地标明了通行证。ee 品种、种植时间和受益人名称。其他基本信息、产权归属一目了然。这些“树票”成为当地探索和完善森林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最佳“凭证”。近年来,封开县充分发挥集体村、土地使用权人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农村“三清、三拆、三整”后的角地等“六块地”,种植经济观赏树木,发展“一村千棵”产业工程,实施“树票制”改革。目前,该县已试点生产挂牌树票12000多张,开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本”的绿色通道。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是规划的另一重要内容。如今,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林业+康养”、“林业+科研”、“林业+文旅”等新业态在全省不断涌现。在云浮林场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一系列沉浸式自然体验活动为林场增添了不少人气。 “林场设计了九菜沟自然教育步道等科普主题步道,并开发了一系列配套课程,向中小学生和公众开放预约。”云浮林场自然教育科科长张莉介绍,今年1月至9月,林场组织科普活动11次,吸引近1500人次。积分器绿美广东改革持续深化。接下来,广东将推动广州、韶关、茂名、恩平、平原、连平、英德、封开三市五县加快探索林权集体制度,在已取得较大进展的韶关、河源五市推进绿色美丽广东生态建设综合试点。建设好广东、取得好成绩,让人心情舒畅。沿着增江广州段行走,曾经的治水“老问题”,清澈流畅,两岸风景迷人。 “以前河水很浑浊,岸边一片狼藉。现在河水清澈了,周围空气也很好,宝宝在河里散步很舒服。”谈起这些变化,增城市市民李女士十分感慨。目前,增江广州段已入选生态部第三批环保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已成为美丽广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丽广东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从蜿蜒的河湖到蔚蓝的海岸,从热闹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多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不断涌现,清晰地诠释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168个主要城市中,珠三角有9个城市进入PM2.5浓度较低的前20名,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这得益于广东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持续发力,空气、水、土地、国土等环境要素不断改善。去年,广东经济一体化连续36年走在全国前列。在同时,国、省水断面水质首次达到IV类及以上。空气质量继续领先,AQI达标率达到95.8%。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当前,广东依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推动“生态优势”向“产品之晨”转变,按照“绿色美引领、湾区先行、多元示范、山水秀广东”的思路,逐步构建无污染环境、从污染防治向建设美丽广东转变的新格局。 ——美丽的全运会提供绿色低碳理念。从空中俯瞰,广州天河中心体育中心停车场上方光伏板有序排列。 “光伏系统发出的电用于体育场内b建造。这种绿色电力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广州设计院集团绿色低碳设计院总工程师谭海洋透露了该地区低碳转型的“密码”。几乎零碳的场馆、绿色用电、无废弃物的酒店……广东将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在十五全运的整个过程中。————宝湾为市民赏海拓展了新空间。夕阳的余辉洒在沙滩上。珠海的淇澳岛和拱北段之间的海湾,孩子们在追逐玩耍,游客在散步看风景,“我们来自北方。 “这里气候舒适,沙滩海水环境非常好。”游客任先生在欣赏海景的同时,对海湾的氛围赞不绝口。近年来,广东“一湾一策”推动污染治理近岸海域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滩涂环境整治。深圳大鹏湾、大亚湾、汕头市青澳湾、湛江金山湾等入选国家美丽海湾。 ——丰富的江河湖泊,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年来,广东调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管理,河流面貌焕然一新。高明河、万绿湖等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美丽江湖优秀案例,成为散步、骑行、休闲的“天然氧吧”。与此同时,广东正在积极发展水经济。我省将于2023年启动水经济试点建设。截至去年底,已完成省级经济试点项目16个,投资37.3亿元。尤其是来自今年,环万绿湖世界级“湖+”绿色开发区建设加快,加快打造湖城一体化县城村现代化典范。 “十四五”即将结束,“十五五”新篇章即将开启。广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减碳、减少污染、拓展绿地、增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数字阅读 ●“高山”指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2023年至今,完成省A至森林优化改造面积630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598万公顷。创建5000公顷以上大片森林斑块148个,1000公顷以上大片森林斑块1030个,混交林比例逐步提高。 ● 县城绿化、村镇绿化成效显着。全省各县乡植树苗木超过4300万株,建成绿美古树村106个、绿美红村107个,因地制宜不断打造绿美区257个。 ● 大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绿梅广东古树质押项目已落地,质押价值超过2800万元。抢救活化一级古树名木180余株,建成古树公园55个。 ● 生物多样性尤为丰富。我省已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共记录和分布陆生脊椎动物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 ● 大家齐心协力,创造绿色美好环境强。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公布3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责任接待点,在全国义务植树网络发布各类活动5.31万余条,吸引超过411万人参与。 ● 林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省经济林面积突破3200万公顷,2024年林业总产值达到9416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申请认定6个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全面推进22个省级森林经营试点 ● 打造特色自然教育品牌。全省首批建设粤南红绿步道8条、自然教育基地134个、自然教育步道141条。广东荣获“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称号。一线案例:肇庆广宁加快竹全产业链建设。数十亿级产业毁“竹”。走进位于肇庆市周载镇的广宁公司食品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包装加工好的酸竹。一箱箱美味的酸笋装上卡车,发往珠三角、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孙丰食品加工厂厂长陈英华介绍,该厂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与镇上农户签订了6000公顷毛竹收购协议。竹林资源。每亩地可为他们带来近3000元的收入。作为竹资源丰富的省份,广东竹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竹类相关企业1333家,去年总产值222.8亿元,增长28.3%。其中,肇庆、清远、韶关、茂名4市年产值突破10亿元。肇庆广宁有“中国竹乡”之称。亚热带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和热量,适宜竹林的生长。县城108万公顷的广阔竹林下,百亿级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目前,全县40%的林农从事竹子采伐、竹子种植、竹子深加工、林下种植等竹产业相关工作。”彭志华 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广宁县林业局经济中心表示,到2024年,全县竹产业产值将达到45亿元。在“天然氧吧”,全县乡镇也组团卖空气。近年来,广宁积极探索实施包容性碳效益的路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包容性林业碳汇项目。去年,全县107个村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交易额超过500万,卖风能赚大钱。 “一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相信卖空气能赚钱,拿到第一笔收入后,大家都很高兴。”周载镇金场村村民程秀霞笑容满面。金场村2020年开始探索碳碳汇普惠性碳交易,目前已“售出”空气750余吨,碳汇nks ha26000元。 “村里用这笔收入修建了污水处理站、修建了公园,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很多。”近年来,随着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限塑禁塑”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广东掀起了一股“以竹代塑”的潮流。用竹制造的“刀叉”和“钢”成为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我们生产的餐具采用绿皮竹粉占比25%-30%的材料,以竹塑料为原料,竹子含量较高。广宁好生活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杨世坤表示,该公司专业制作卡瓦扬塑料蛋糕餐具,不仅满足食品餐具的要求,而且更加环保,生产成本比所有塑料制品低5%。产业带来新机遇。目前,广宁县致力于“以竹代塑”产业的产业方向,申报国家“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筹建国家创新研究院广宁分院,推动竹产业从传统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跨越。从“砍竹卖原料”到产供销一体化,再到发展“以竹代塑”,广宁用“小竹子”用百亿“大产业”,推动绿色美丽生态建设。南方日报记者曾良科张子军王岳阳。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