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日期:2025-11-07 09:52 浏览:
■ 热心“十五运”,为“十五五”谋划,做好大湾区建设 ①十五运会火炬接力从深圳莲花山公园出发,香港、澳门、广州同步出发。 11月9日晚,四支圣火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火炬塔合并点燃,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连接三区、同步演绎四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火炬为纽带,在珠江口绘制“同心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离不开总书记的关心、领导和头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后首次视察北京中共十九大提出“希望广东与香港、澳门联手打造城市完整、综合竞争力更强的城市群”; 2017年,亲自见证《粤港澳深化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多次主持会议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他明确指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和关键文章,要抓紧抓好落实”。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粤港澳大湾区也给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定位:“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庄严指示、指示在耳,庄严教诲指明方向。山水相连,人心所盼。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三地“硬衔接”和“软衔接”程度不断提升。在全球形势风云变幻中,广东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湾区,最发达的湾区,中国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一)什么是“战略支点”的底气?“镇万汇”、“珠中江”,直通全海,书写了粤港澳大湾区“A”字航运交通主骨架的关键“一横”钥匙。10月20日,深中高速公路总车流量突破4221万辆,高峰车流量达到18.16万辆,构建发展新格局是重大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依据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根据我国比较变化作出的决策,也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决策。 为什么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咸淡水交汇处,更是发展意义上的双循环“交汇处”。是连接中国联通进出的门户枢纽——地处我国海岸线开放前沿,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中心城市相连;背靠广阔发达的泛珠三角腹地,绵长的海岸线延伸至东西两翼,构建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布局。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多元文化交流聚集地;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区、试验区p,其主引擎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一国、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个区域的不同特点相辅相成,与更大的湾区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创新沃土——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创走廊如“人”字般展开。上面是广州南沙科学城,中间是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科学城。底部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建设持续推进。这里的“软硬衔接”开始发挥作用穗果——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跨海通道、佛莞城际铁路等。除原来的虎门大桥、黄埔大桥外,还有8条跨江跨海通道将珠江口与“湾”连成一个“圈”。铁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轨道交通大湾区”名副其实。香港“粤车南下”政策发布,“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 “湾区社保服务通”、“港澳药械通”、“跨境金融管理通”等创新举措相继落地。粤港澳联合公布262项“湾区标准”。 “数字湾区”建设持续推进深化,“制度差异”变成“制度优势”。在美国发动关税战、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大湾区“战略支点”作用更加凸显,带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国家开放发展的特殊使命。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大湾区的“战略支点”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内引领,通过制度创新和质量发展为国家提供示范;另一方面,对外对接,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窗口”,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打造对外合作新优势。战略规划粤港澳合作探索三地联动,破解流通堵塞,提高流通效率,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这是正确的时间! (二)“双循环”下天地广阔,金秋千商云集大湾区。第138届广交会吸引境外采购商超31万,连续四届大湾区全球投资大会擦亮“金字招牌”。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洽谈会以“一会三地”模式举办……明年秋天,下一届APEC峰会将在深圳举行。中国最具活力的年轻城市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这一倡导“开放、团结、合作共赢”的国际盛会。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这是发展问题,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方案大湾区。对内,加强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港等重点区域战略的对接,依托东西部联动、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加强省际合作。对外,港澳要充分发挥“超级民心相通”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以“朋友圈”打破“循环圈”。强化“内循环”内生动力,拓展经济深度——贺兰山脚下、松花江晚滩,“粤贸全国”品牌活动启动2021年参加国内线下展会300余场 区域内流通畅通——纳提期间。今年元旦和中秋节,香港居民“北上”内地人数同比增长超过120%,大湾区跨境支付笔数位居全国第一。促进区域协调——产业顺利迁移,促进湾区优质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辐射。企业家林国爱将电气生产基地从广州的租赁工厂搬到了广清工业园区,实现了“上下”。拓展内需市场——“看国赛,来来来,游广东,尝美味,赏美景,买精品!” 11月3日,广东宣布启动“暖粤冬、玩广东”季节性消费活动,35亿元真金白银“大礼包”促消费惠民生的生计。心怀20多年。如今,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门类和9万亿元产业集群。提高“外循环”能级,结合开放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基因无关。新形势下,如何打造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暨南大学港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健表示,关键是对接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构建要素自由流动、服务高效协同的开放生态系统。推动制度开放——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点合作平台引领国际高标准经贸一体化。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年来,全面实施33个试点项目,累计实施改革创新772项。取得了创新成果。携手开拓新兴市场——汽笛已响,首趟“成都-深圳-香港班列”经深圳盐田港转乘香港葵青口岸,再转乘香港葵青口岸。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不断提升,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金融“活水”,“交汇点”优势逐渐显现——市场“内外兼修”拓展——来自湖北的参展商唐胜武对第138届广交会首次举办扩大优质贸易产品内销活动感到惊讶。展馆内标注“可供内销”的参展商超过24000家,占参展商总数的近77%。吸引全球高端元素——11月5日首批产品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主要装置投产。截至目前,广东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他们在大湾区评选中的行动再次证明:“双循环”融合,世界大开!今年10月,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入运营。高调。凭借七大机场密集的“空中网络”,大湾区全球机场群年旅客吞吐量领先全球湾区,形成独特的“多核驱动”发展模式。大湾区立足粤港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内循环越畅通,越能形成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结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友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审视国内外大势,再次强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全国统一市场建设还存在障碍和卡点。未来五年,致力于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经济周期的顺畅不能只从单一环节入手,要重点抓好生产、流通、出口等环节。”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第四研究室主任张岩表示。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全国多个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列名开展包括科技要素成果推广在内的七项重大试点。澳门青年黄子才搬进横琴“澳门新街区”的新家,公司产品获得首批“澳门监造”标志,我们的女儿出生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了!他说。截至今年6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已有澳资项目7,189个。2.8万名澳门居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基础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是必要条件。位于松山市的中国散裂中子资源已向全球科学家开放运行14轮,其中近四分之一的用户来自粤港澳地区。 “近年来,散裂中子资源实现了稳定的NA运行,并产生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科学成果。”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李晓说。高层次人才是关键。在今年春季召开的高质量全面发展大会上,广东吹响了吸引人才的号角。以“广东聚英才、广东看未来”为主题,实施“广东百万人才集聚”截至7月中旬,广东已吸引超过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就业创业,提前实现全年目标。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格局展现新优势。“从湾区三大主区发展历程来看,湾区经济起步于港口经济,但在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进的过程中,港口的主体作用将逐步显现。中山大学区域开放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更好地发挥法案在区内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预计“十五规划”、世界级湾区和一流城市群加速崛起,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湾区动能”。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唐子田 罗晓华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